我祖父生三子,分为福、禄、寿三房,在宁波 的“南昌”和 在涵江的“鼎和”桂元行,仍由三房合营……曾祖父大哥时,涵江“鼎和桂元行”由我祖父担任运营,宁波“南昌桂元行”先由渌房从伯父九一孙担任,后由寿房五 从伯父咏安担任运营。1912年,我祖父逝世后,涵江“鼎和桂元行”由我父亲(别号智群) 担任运营。五从伯父逝世后,宁波“南昌桂元行”由寿房从叔父照麟(别名明如)担任运营……1946年,我父亲患病时,请从叔父照麟回涵协助运营,第二年我 父亲逝世,即由从叔父照麟担任运营,宁波“南昌桂元行”则由从兄祖祁担任。
如上所述,“黄”企业因为诺言卓著,在收购桂元时能够赊欠,不消现 金,俗称“白手夺枪”。这不只能够节流大量的流动资金,扩大运营规模,并且因为还款周期长,还能够操纵售货款处置其他贸易运营,从中赚取额外的利钱和利 润。此外,在运输及发卖等环节,“黄”企业也有较着的市场劣势。如云:
在运营桂元行的同时,“黄”集团也已经涉足其他贸易范畴,如开办汽船公司,开设钱庄、银行、侨 汇局等,但大多无功而退,不得善终。由此可见,这种以运营土特产商业起身的家族企业,曾经难以顺应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了。不外,因为其时涵江的贸易活 动仍是以土特产商业为主,此类家族企业仍有较大的空间。直至后期,“黄”集团仍然雄踞涵江桂元商之首,而其他“商”也无一不是家族企业。 这就表白,“黄”集团的创业史,反映了涵江商人的一般成长趋向与社会特征。
——以莆田县涵江镇为例
贸易最重本钱。莆商号称巨擘者,豆饼商居第一位,桂圆商居第二位,布商居第三位, 京果商居第四位,轮栈商居第五位。其本钱每家不外万余元,至二万元而止。有商五六家,其本钱殆将七八万,不足则贷款于钱庄。沪货由轮栈而来,代办商为 之报关垫载期以半月还款,而取其利润、佣金焉。货至涵江,各商号又分派于城市、黄石、笏石、江口、西天尾诸镇,而取其物质、亏本焉。取佣金则价之涨落归之 买者,取亏本则价之涨落归之卖者……小贩定货,预缴押金,约期取货,是曰“浮水”。大商则投契于面粉、洋糖买卖所,是曰“抛盘”。其性质与赌无异,而其害 或过之。涵商持小数定金,凭电信往来,决其胜负。民十九、二十年,涵商失败于买卖所者六七十万,其成果影响于本钱,财力愈竭矣。
2
本文摘自郑振满:《乡族与国度——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保守社会》,糊口读书新知三联书店,2009年。作者授权东方汗青评论转载。
除了上述次要担任人之外,鼎和号的其他运营办理人员,一般也是由 本家族担任。例如:“账房,先后有黄玉森(即四一)、黄玉辉和黄玉奎等;外账房,苏植龄;购销员,先后有黄起佛和黄玉良等;后栈,有黄祖措、梅花和黄 凤祺等;还有查验员黄祖福、黄祖望和黄祖恒等。”在这些运营办理人员中,除外账房为外姓人之外,其余皆为鼎和派下的家族。这申明,“黄”家族企业 的构成,与其时的贸易运营体例亲近相关。
清中叶当前,“兴安会馆”的权势巨子获得了强化,逐步演变为社区核心。嘉庆十二年(1807),涵江十家“行商”以天后宫为 由,呈请兴化知府,出示严禁附近居民开设“灰窑”。其呈词:“切涵江地临海澳,为商贩货运之区。古就霞徐铺建立神宫一所……偏设斋房、会馆,延僧 香火,附近商民无不仰叨默庇,水陆咸赖。间逢宪驾到涵襄办公务,皆在庙内停驻,而大宪驾临,亦常诣庙进香。是以历蒙各前宪示禁,毋许,以昭诚 敬。”这一期间的“兴安会馆”,可能已成为涵江商人的配合组织。道光至同治年间,“兴安会馆”普遍参与莆田各地的水利扶植、赈灾勾当及团练乡兵、建筑 等公共事务,其权势巨子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。同治九年(1870), 黄邦杰倡议“兴安会馆”,并借机构成了“董事会”,其费用则“取于货之厘”。其时共有40家商号照货派捐,每家各“抽钱”1000文至570千文不 等。这种照货派捐的集资体例,明显分歧于志愿题捐,其性质雷同于厘金,必需以公共的行使为前提。换句话说,这一期间的涵江商人,曾经不是志愿组合的同 业组织,而是具有强制性的社区组织。光绪二年(1876)的《兴安会馆碑记》:“甫人之商贾于吴越者率以海舶,其出纳登降皆集于涵,故其主客皆会 于涵,此涵江会馆之所由设也。”在这里,“兴安会馆”仿佛是莆田商界的总代表。
商会系属民间集体的组织,是归省、县党部和 社会处、科的管辖……为领会决这场会长“宝座”的抢夺战,省党部派林成奇来涵担任拾掇,对涵江商会实行改组。既然是由省、县党部担任主办的事 情,会长(即理事长)的人选,当然是不愿让给三青的人;陈光第也因否决的人较多,所以就选择了和县党部关系较为亲近的陈杰报酬拾掇委员会担任人……对 各同业公会也进行了拾掇,从头登记会员,确定了选举的“权数”。颠末了好几个月的拾掇,陈杰人又获得县长林楚飞的支撑,故被选为涵江商会理事长,以其从侄 陈文堂为秘书。
抗战期间,涵江的贸易一度正常成长,涵江商会也被视为利薮,成为各类党派比赛的核心。1940年的涵江商会改组事务,就是这种党派斗争的集中表现。试见如下记述:
一 九四零年,因黄涵生与陈光第的矛盾,导致了涵江商会的改组。黄涵生依托三青团的力量,并具有桂元、百货、纱布和酱油四个同业公会的力量,欲保会长之 职。陈光第则凭仗本人任涵江区党部的,也具有豆饼等同业公会等的力量,欲登会长之座。从概况上看,虽然是黄与陈之间的斗争,现实上也是我县 三青团与县党部两派之争的一种表示……也能够说是城、涵豪绅和巨商之间的一次从头的组合。
[纪云]长涵江商会七年,为人无城府,遇事多直谈,目不暇接,措理自若。虽函柬旁舞,而笔下数千言立就,洵酬世才也…… 吾莆俗多械斗,得以言排遣,祸立见消。乡都祈雨遭陷,为列状上剖,诬乃得释。民智之未开也,建崇实学校为合郡倡;旱年之告歉也,运镇江船米拯莆民饥。他如 镇前陡门、三江石、兴安会馆,以及萩芦、延寿、达台、柯董诸桥梁,皆赖先生得集厥事。
涵江商人组织的演变
20世纪30年代初期全面奉行的处所党政扶植,涵江商人逐步退出处所政坛,涵江商会的权柄遭到 了严峻减弱。1934年,因为涵江商团发生掳掠事务,商会会长黄季明被。此案的首犯为商团林铁,与黄季明未必有间接,而军政却处之以极 刑,其动机颇令人猜忌。听说,此案发生后,“县长宋仁楚接到号令,先将林铁部缴械,林被逃脱,只将黄季明解泉枪决。至于黄季明的死因,有的说是与上述几起 劫案相关,有的说是因为戎行配款不遂惹起的”。商团被缴械与黄季明之死,对涵江商会无疑是繁重的冲击,这现实上也就是宣布了其的终结。黄季 明后,涵江商人曾为他辩白,请求,但未能获准。究其底子缘由,大概只能从其时南京力图强化国度的政洽去理解。
郑振满,福建升天人,厦门大学汗青学系传授,厦门大学民间汗青文献研究核心主任,研究标的目的为汗青人类学、民间汗青文献学、社会文化史和明清社会经济史。
如上所述, 其时涵江少数实力雄厚的“商”,次要处置豆饼、桂元、纱布、京果等南北土特产物的海运商业。他们依托于本地的城乡市场,与沿海各大商埠成立了普遍的商 业联系,以至参与上海买卖所的期货投契,因此需要大量的贸易本钱,其成败足以影响全 局。那么,这些“商”又是何许人呢?其运营体例及社会形成有何特点?兹以清末民初称霸涵江的“黄”商人集团为例,对此略作切磋。
晚清至初期,中国保守社会进人了史无前例的大变局。商人代替士绅而成为处所社会的带领阶级,是清末民初社会变化的次要趋向之一。本文拟以福建中部沿海的莆田县涵江镇为例,调查这一期间乡镇商人的社会形成、商人组织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处所政局的互动关系。
我家因经济实力 雄厚,名声亦大,所以向华亭和升天溪顶一带二盘商”购进“干元”时,都是不消现金的。有人说,鼎和号采办一溪船“干元”,只用一个铜片作“定钱”就行, 这句话并不是过度的。其时采办“干元”,本地的“牙人”是起了很大的感化……我家要采办“干元”时,只由采购员带着挂筛下乡,在本地“牙人”共同下,颠末 过筛,看明规格和质量后,确定命量价钱(因招牌老,每百元价钱还廉价二元摆布)后,登记一下,即交“牙人”集中雇溪船运至涵江……还款的日期,一般是在第 二年“头牙”时,奉告“牙人”前来领款,在其时已算是诺言很好了。
归纳综合而言,晚清至期间的涵江商人,次要是来自周边农村的 当地商人,他们大多以运营土特产商业起身,其运营之道具有较着的家族化倾向。因而,涵江商人与乡土社会有着密不成分的内在联系, 特别热衷于加入各类处所事务,表示了稠密的乐趣。另一方面, 涵江作为一个口岸市镇,具有长久的贸易保守,商人组织历来是社区糊口的主导力量,这也为涵江商人的追求供给了现实根本和有益前提。
从清末至1924年,涵江商会的历任会长都出自“黄”商人集团,这一期间也是涵江商会最有的期间。此后,因为涵江商 人的内部门化及各类外部的渗入和,涵江商会旁落,逐步趋于解体。1924年夏,“黄”在处所之争中失利,让出了商会会长的宝 座,由运营“船头行”的陈澍霖继任。事隔不久,“黄”以抗捐相,涵江商会实行改选。此次改选先按各商帮认捐的数额选出“会董”,再由“会 董”选举正、副会长。其成果,共选出32名“会董”,此中“三黄、研究两系共得十名,五霸亦得十名,其余为豆饼、超然两系”。所谓“三黄、研究两系”,皆 属“黄”商人集团,而“五霸”是指其时一些运营京果业、侨批业、汽船业、桂元业及业的“新派”商人。因为二者势均力敌,最终告竣,由“黄家 门”担任正会长,而“五霸”系统的陈澍霖则屈居副会长,因此临时息事宁人。1929年间,涵江接踵成立了24个同业公会,而“各同业公会亦有自定收费 的轨制”,遂使涵江商会的事权渐趋分化。
晚清至的乡镇商人与处所政局
“黄 ”是指聚居于涵江霞徐街的黄氏商人集团,次要由瑞裕、鼎和、大同、泉裕四大师族企业形成。这四大企业的开办人,都是来自涵江附近西天尾乡渭庄村的黄姓 族人,并且四人皆为渭庄黄氏六世祖“楚能公”的孙辈,此中瑞裕与鼎和的开办报酬亲兄弟,大同与泉裕的开办报酬亲兄弟。
来历丨东方汗青评论
1
毋庸讳言,“黄”企业的市场劣势,不只取决于其贸易诺言,更主要的则是其规模效益。“黄” 家族企业的构成与成长,现实上也是为了确保其规模效益。这是由于,其时各桂元行为了贸易奥秘,一般都不聘用外人。因而,只要采纳家族企业的运营体例, 才 有可能成立跨地域的贸易收集,维持较大的运营规模。据黄祖焕先生回忆,鼎和号的人事安如下:
各家桂元行加工焙制的“兴化桂元”,都要争着赶上“头水”。我家 因加工焙制“兴化桂元”数量多,在各船务行心目中,当然是个大户,因而在吨位上是获得照应的,也能够说是满足我家要求的。因“兴化桂元”能赶上“头水”运 出,益处良多:一是旧货不多,新货上市,销必快,价钱亦高;二是因销快,水份能够多一成摆布,也不会形成霉烂;三是资金周转快……
涵 江晚期的商人组织,次要是以祀神为名构成的各类同业组织。听说,涵江商人于乾隆四年(1739)始创“兴安会馆”,并为此新建了一座天后宫,俗称“新 宫”。不外,其时的“兴安会馆”似乎只是若干神明会的松散联盟,而并非所有涵江商人的同一组织。按照乾隆十五 年(1750)的《涵江天后宫东瓯会碑记》与乾隆十八年(1753)的《兴安会馆香灯会碑记》,其时分歧业业的商人各有相对的祀神组织。例如,“东瓯 会”由40家“帆海谋生”的商人构成,共置有“祭业店房三所”,每年由八家商号担任办祭,五年一轮,循环往复;“香灯会”由24家“鬻贩金昌”的商人组 成,共置有“祭业”店房“二坎”,每年收租钱26千文,分为“元、亨、利、贞”四组轮番办祭。这申明,其时涵江并无同一的商人组织,因此才有分歧的会馆同 时并存。
在北洋军阀期间,莆田战事屡次,而涵江又地处交通要道,过往军 队甚多,涵江商会的次要职责是支应各类“兵差”,防止乱兵的掳掠与。这一特殊的汗青,强化了涵江商会的公共权势巨子,使之能够相当随便派征捐税。例 如,1922年开征的“维持捐”,就是涵江商会为“对付兵差及其他费用”而派征的捐税。1925年,莆田县曾以“设立维持捐并没有依法立案”为由,认 定其为“违法私抽的性质”,停征,并对积年出入账目实行“会算”。据本地《衡报》报道,该项收人除用于积年“军差”之外,还用于“遍地团开支”、 “”及“律贴各”等,“被告”对这些“军差之外”的开支暗示“碍难认可”,而商会代表则。此案迟延多年,其成果是以“不告状”结 案,现实上也就是认可了相关出入项目标性。
纵 观涵江商人组织的演变过程,大致能够分为三个阶段:清中叶前后的兴安会馆,次要是涵江商人的同业组织,但已逐步向社区组织演变;晚清至初期的涵江商 会,现实上是处所行政机构,或者说是自治性的社区核心;自1930年代以降,涵江商会的权柄遭到了严峻减弱,再度演变为各类同业组织的松散联盟。涵江 商人组织的这一演变过程,反映了清中叶以来社会变化的根基趋向,能够说是近代商人命运的实在写照。
《东方汗青评论》微信公号:ohistory
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涵江商人倡议组织“莆田县商 会”,由“黄”鼎和号的黄纪云出任会长。因为该商会设于涵江,持久由涵江商人独霸,本地人习惯上都称之为“涵江商会”,有别于后来在县城成立的“莆田 县商会”。涵江商会成立之初,听说其旨是“联络同业,开互市智,和协商民,查询拜访商情,倡导改良,兴革利弊”,这似乎并未超出同业组织的本能机能范畴。然而, 因为其时并无乡镇一级的下层,遂使涵江商会逐步演变为处所行政机构,“其次要使命是调整商务胶葛,同时代表商民对付”。仅如斯,涵江商会还通过派 征捐税、成立商团、开办学校、病院、邮局等公益事业,对社区糊口实行了全面的干涉。这一期间涵江商会的社会本能机能,从首任会长黄纪云的生平业绩中可见一斑。 其《墓志铭》记述:
从晚清至年间,“黄家 门”集团持久垄断涵江至宁波的兴化桂元商业。桂元俗称“龙眼干”,由龙眼青果烘制而成,是兴化府地域的出名特产。按照期间的统计材料,甫田、升天二县 的桂元年产量约有十六七万担,起码的年份也不低于八万担。这些桂元次要销往浙江、江苏等地,而涵江为次要输出港口,宁波、上海为次要输生齿岸。桂元的加工 及运销过程相当复杂,其运营者大致能够分为四类:一是“焙客”,即以自产或收购的龙眼青果烘制干果,囤积居奇;二是“走水客”,即特地收购千果,并运销外 地,三是“做字号”,即开设固定的桂元行,大量收购、加工及贮运桂元,再连续向外埠商号批发;四是零售商,即间接向消费者发卖桂元,此中有专营者,也有代 销商。“黄”企业次要是“做字号”的,但有时为了更无效地节制市场,也会兼营其他环节。在涵江“做字号”的桂元行中,“黄”的运营额约占三分之 二,因此持久执同业业之盟主,获利出格丰厚。关于“黄”企业的运营体例及市场劣势,鼎和行的黄祖焕先生有如下记述:
涵江商人的社会形成
撰文:郑振满
这种由党派的商会改组,缺乏需要的根本,因此也不成能有真正的权势巨子。听说,陈光第落第后,随之另立山头,在涵江商会 之外构成了“十一同业公会”联盟。另一后起之秀苏承祺,不久也倡议组织了“七同业公会”联盟,遂使涵江商会趋于,名不副实。1945年,因为原任会长 告退,涵江商会再度改选,由陈、苏二人竞选“理事长”之职,“但因同属县党部派,以内部协商的方式进行处理:理事长一职给‘十一同业’,县一职给 ‘七同业’。故陈光第得任涵江商会理事长,不断至解放为止”。由此可见,这一期间的涵江商会,曾经沦为党派斗争的东西,因此也不成能大有作为。
“黄”商人集团的 创业史,大致始自于咸丰至同治年间。听说,瑞裕号的开办人邦杰,原是宁波某商号的学徒,于承平之乱中发了一笔,遂自立门户,在宁波创立了瑞裕桂元 行。此后,又购买了一艘载重两千担的“瑞安号”木风帆,往返于宁波与涵江之间,特地处置两地土特产的转运商业。同治年间,黄邦杰把瑞裕号的运营重点从宁波 移至涵扛,其家人也随之从渭庄迁居涵江,从而开创了霞徐“黄”的汗青。光绪年间,邦杰与其弟邦彦接踵病逝,其子侄分为乾、坤二房,而涵江及宁波的商号 也随之一分为二,乾房仍以“瑞裕”为号,坤房则另立“鼎和”为号。大同与泉裕的创业史,也履历了雷同过程。大同的创始人孟誉,曾为邦杰“理商务于甬江”, 后得其赞助而自立门户,因此后人往往把大同视为瑞裕的分号。泉裕号的创始人孟育,为孟誉之弟,因兄弟分炊而从大同分出,另立泉裕字号。不外,自清末以降, “黄”虽历经分炊析产,却并未因而而导致家族企业的分化,至后期仍维持四大师族企业并立的根基款式。
20世纪20年代后期,涵江与莆田县城之间发生了抢夺“莆田县商会”的胶葛。听说,对于涵江 创立“莆田县商会”之举,莆田城内的绅商历来心怀不满,但因为涵江为全县贸易核心,而涵江商人又承担了大大都的商界派款,因此也就不敢争端。北伐军入 闽后,曾 要求各地商会从头登记,并更名为“商民协会”,莆田城内绅商遂乘隙倡议组织全县性的“商民协会筹备会”,但未能,只好更名为“城区商会”。1929 年,因有7个同业公会以上者始可成立县商会,城内绅商又抢先组织了11个同业公会,并向申请存案,因此间接与涵江商会发生冲突,致使彼此指 控。此案历经福建调整无效,至1930年始由南京裁决:“莆田县商会”设于县城,涵江可另设镇商会,但不附属于县商会。此后,涵江商会对绰号称 “福建省涵江商会”,而不署县名,以示其性。—般认为,此事与上述的“维持捐”事务,都是导源于涵江商人与城内绅商之间的之争,其布景相当复杂, 在此暂不赘述。
黄纪云的上述业绩,大多与社区性公共事务相关,因此 也能够视为涵江商会的“政绩”。听说,黄纪云还已经担任初年的涵江议事会议事长,但这一头衔并未载入其《墓志铭》,可见那只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虚衔。换 句话说,涵江议事会可能形同虚设,只要涵江商会才是其时的社区机构。
当 时,莆在宁波开设的桂元行,大小不下二十多家。此中单我大师族,除开设“瑞裕”、“南昌”两家外,“大同”和“泉裕”两房亦开设有“东昌”和“大昌” 两家……每年“头水”兴化桂元开盘时,是由我家起首唱价的,每百斤都比其他商行高一些,群众亦乐于前来采办。譬如我家开盘价每百斤为十元,其他行只能九元 摆布。在旧社会,“招牌”真是值令媛的。
莆 田县涵江镇位于兴化湾畔,是明当前兴起的口岸市镇,清代与泉州的安海、漳州的石码齐名,期间有“小上海”之称,一度成为福建沿海的次要对外互市港口。 按照莆田县工商联蔡麟先生的考述,新中国成立前涵江共有大小商号约七百家,运营的行业多达58种。不外,这些商号大多只是小本运营,其时最富有的涵江商人 次要出自处置海运商业的少数行业。《蒲田县志》记录: